Pages

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

紐西蘭-喝咖啡 聊是非




紐西蘭咖啡文化就像台灣的茶飲文化一樣的普遍,當你走進一家飲料店說「我要一杯茶。」店員一定也會認真的問你「要什麼茶?紅茶綠茶?多少糖?多少冰?」
同樣的在這裡,到咖啡店說「我要一杯咖啡。」店員也會問「你要什麼咖啡?內用還外帶?要多少糖?」在國外面對這些排山倒海的問題會感到有壓力,是因為還要把腦中想說的話翻譯成英語,再把服務生的英文翻譯成中文,在這個你來不及反應對方的過程中,它稱之為尷尬。


紐西蘭的咖啡店存在著來自國外的打工度假仔,如果對方不懂你在說什麼,不要擔心是自己英文不好,也許是店員也來自一個非英語國家,也正在學習說英文。如果聽不懂對方的意思,勇敢的說我不懂「I don't understand.」友善的當地人會耐心的解釋給你聽,不知道怎麼解釋的會找語言相通的人來溝通。

說了這麼多的前言,現在讓我們放鬆心情,點杯咖啡,享受一個紐西蘭式的閒適午后吧。

價錢
紐西蘭的咖啡大約3.5紐幣~5.5紐幣不等,約85~135台幣之間。我在台北東區喝過一杯180元的咖啡,說實在話,紐西蘭的咖啡價錢可愛許多。



初階版-
一般咖啡店使用雙倍濃縮咖啡,有特殊需求的讀者請繼續到進階版。

Latte 拿鐵
拿鐵大家都不陌生,就是雙倍濃縮咖啡+牛奶+綿密的奶泡。

cappuccino卡布奇諾
傳統上的做法,卡布奇諾在奶泡表面灑上一層巧克力粉,有些店家(例如Arthur's pass cafe)就會問你要巧克力或肉桂(Do you want chocolate or cinnamon on top?)

如果想喝卡布而不要巧克力或肉桂,除了點拿鐵了另一個方法是,跟店員說「nothing on top」,紐西蘭人會說「nake 」如果你這樣說招來異性店員曖昧的笑容,看看你的外帶杯底下是不是還附上了他的電話號碼!


mochaccino摩卡奇諾
巧克力+咖啡+奶泡的濃郁組合,這是個不容易出錯的選擇。


Flat white
照字面去翻譯「扁平的白」,想破頭實在不明白他跟咖啡有什麼關聯,其實它就是所謂的熱咖啡牛奶,台灣店家可能會給他一個比較犀利的名稱(例如招牌咖啡之類的),

Long black
又是一個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名詞,簡單的說,他就是黑咖啡(國內店家通常會叫它「招牌黑咖啡」好顯得不那麼廉價)。不要以為點這個簡單的咖啡就沒事了,店員接著便排山倒海的問你「要額外的熱水嗎?要額外的牛奶嗎?冰的還熱的?」

Americano 美式黑咖啡

美式黑咖啡就是大杯的黑咖啡。

Short black
short black在歐洲又被稱為expresso,也就是純濃縮咖啡。我到目前還沒有遇過亞洲人點short black,曾經有一個日本婦人跟我點short black,我立刻跟他解釋這是純濃縮咖啡,她馬上改點其他飲料。

Macchiato瑪琪雅多
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容易讓人誤以為焦糖瑪奇朵一樣美味,但是當它送上來只會令人傻眼。Macchiato指的是雙倍濃縮咖啡在加上一層奶泡。
Macchiato又有Macchiato short /long
long Macchiato
便是黑咖啡上加一層奶泡

filter coffee濾壺咖啡

在美國電影中經常看到演員從咖啡機裡拿出一壺黑咖啡,邊喝邊聊天,然後突然間飛機就從窗外撞進辦公室。
濾壺咖啡通常已經煮好擺在一旁隨時備用,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一杯咖啡,點濾壺咖啡絕對符合你的需求。


其他飲品:

Chai Latte
源自印度的香料茶,在西方社會意外的大受歡迎。一般店家提供的茶拿鐵通常是用濃縮糖漿泡出來的,如果你知道哪裡喝的到真材實料的茶拿鐵請告訴我。

豆奶茶拿鐵(soy chai latte)這個組合意外的好喝,在冷天喝起來可以暖到你的心底去。


Tea
當你點茶類時,通常會問你要不要加牛奶,通常加牛奶是不用加錢的,但還是問一下比較好。
亞洲國家的人,習慣把奶茶直接翻譯成「milk tea」,但西方人聽不懂milk tea的意思,在他們的思想中,milk tea可能代表另一種類的茶類(像是伯爵茶或英式早餐茶那種),所以她們可能會搖頭說沒這種茶。
更細心的店員會問你,要把茶包拿起來嗎?(Do you want tea bag leave in or take out?)

正確的奶茶說法是「white tea」或「Tea with milk」
聽說本店曾經有德國背包客店員以為 white tea指的是熱水加牛奶,經理好幾次接到客人抱怨茶裡面沒有茶包。

喔!外國人沒有喝冰奶茶的概念,所以想喝冷飲的話還是要去美食街找華人的店去問。


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

紐西蘭-亞瑟軼事




在亞瑟隘口(Arthur's Pass)才短短一個月的時間,遇到的人事物也足以回味一輩子了。這不就是來紐西蘭打工度假的精隨所在嗎?用一年的時間替年輕的歲月添上最繽紛的色彩。

重逢
在一個忙碌的早晨,陽光照耀著河谷之間,我慣例的走出吧台,看看有沒有需要收拾的碗盤。突然一個聲音叫住我「你是Shine嗎?」眼前這位台灣女孩有點眼熟,但認臉能力奇差的我,無法從腦中搜尋出名字。她看我一臉困惑,便主動接著說「我們在澳洲一起種過樹,你還記得嗎?」突然間那個在西澳荒野之中的小鎮映入眼裡,我看到一望無際的杏仁樹苗和延伸到視線之外的地平線。我想起來了,但我有一個十分有力的理由替自己辯護「你在農場的時候都把臉包起來,難怪我認不得。」

這種偶遇的重逢是很奇妙的一件事,我們交換著彼此的經歷。當下的時間是不存在的,只有過去式跟未來式。我喜歡跟有打工度假經歷的朋友聊天,因為彼此都能體驗那種說不出的苦頭,也心中暗自羨慕著他們可以走得比我多,像是一場在內心自我與他人的競爭。她說她要回到基督城還車,我說我要回到岡位上工作。然後我們用笑容跟祝福跟彼此道別,希望你在紐西蘭有豐富的旅程。

故鄉人

一片巨大的低氣壓壟罩著紐西蘭西北部,讓亞瑟隘口從聖誕節後就豪雨不斷。我的休假日只好用室內活動來打發,身為倖免世界末日的人類,室內休閒第一選莫過於上網了!我的住處沒網路,只能移師到咖啡店上網。
我才進店裡,就感覺到特殊低沉的氣氛壟罩著,跟店內的溫馨裝潢完全不搭調。人很多,卻不忙碌,很明顯他們都是在這裡坐很久。如果是都市中的咖啡店,例如墨爾本,出現點一杯咖啡打發整個下午的客人並不意外,但這裡是亞瑟隘口的咖啡廳兼休息站,沒有人會在這裡做長久停留-除非,有意外狀況發生。

過不久,一位身穿反光背心的道路工人走進來,眾人聽他宣布道路消息時的神情有如接聖旨般的嚴肅。他走後不久,有個男人走向我,用英文問我「你說中文嗎?」我點頭,然後他接著問「你知道這場雨會下多久嗎?」如果我知道這場雨能下多久,我也能知道哪裡可以找到未來的老公了!他的樣子很誠懇,我只能回顧歷史的告訴他「從聖誕節之後就一直下到現在,大概有五天了。」

這段開場白引出我的好奇心,簡短的身世交代後才知道原來他是來度蜜月的。他本來今天要前往西部看冰河的,結果一場大雨把路給中斷,他本來打算先開去西邊Greymouth等待道路開通,我立刻說服他打消這個念頭。為了給他更具體的建議,我要了他的旅行計畫表,然後像個算命仙般的皺著眉頭,先稱讚他的計畫十分完美,再用「但是.....」做為轉折。我發自內心的欣賞他計畫的行程,如果有人用這張計畫表約我去度蜜月,我也會說「Yes,I do.」

結論是我要他馬上驅車回到基督城,捨棄西部行程,然後迴力鏢的路線走完他的蜜月之旅。他跟我道謝,然後帶著新婚妻子離開了這裡,我建議他前往皇后鎮的路上,可以停在Lake Tekapo休息一晚,不知道他們看到那一片完美星空跟魯冰花海了沒?

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

紐西蘭-國外工作不是你想的那麼浪漫





我現在工作的地點在南島的Arthur's Pass咖啡店,雖然叫咖啡店,但它其實具有休息站的功能,店外有個自助加油站(其實全紐西蘭的加油站都是自助的啦)店內賣些價格高的嚇人的雜貨和紀念品,遊客不時的把這裡當旅遊諮詢站,雖說我的工作職位是咖啡師,但時不時的要充當諮詢人員,回答一些瑣碎的問題,「請問某某步道怎麼走?」(為什麼你不去看地圖?)「這裡天氣如何?」(為什麼你不查氣象?)「離這裡最近的加油站在哪裡?」(為什麼你不往門外看一下!)。最好的問題莫過於「這裡的遊客中心在哪裡?」(這是很好的問題,她們可以回答你所有的疑問)。


我的同事來自加拿大、阿根廷、英國、法國和當地人,當這群外國人聚集在每個人心目中的國外時,最需要克服難題的便是「溝通」。
溝通需要具備的技能包括:字彙量、表達能力,然而大家來自世界各地,不同的腔調讓溝通這回事變得更具挑戰性。尤其是說英文做為第二語言的我們,法國人特殊的法國腔,以及省略h 不發音的習慣,經常讓人聽得一頭霧水。英國人省略t不發音,外加下降的尾音,總是要讓他說好幾次才明白剛才那句話的意思。另外加拿大人跟當地人講的飛快的速度,總是得到我們一臉傻笑的回應。

在西方的餐飲業,跟客人聊天互動是一件被允許的事情,沒有人去阻止或是責備你跟客人聊個天長地久。我上一間咖啡廳的老闆是韓國人,因為我跟客人多聊一下,老闆馬上把我叫去一旁訓話。在這裡,我看到的是收碗盤的大叔手中拿著拖盤,跟客人聊得眉飛色舞、結帳的加拿大人跟客人聊起家鄉的事情,在後面排了一長龍的人默默的等候著,法國人遇到同樣來自法國的遊客,用著飛快的法語聊了起來。至於講中文的,比較不習慣跟店員有互動,所以這個聊天機會很少降臨在我身上。

有些閒情逸致的客人喜歡問「你從哪裡來?」,這是一個禮貌性的社交問題,但同時有些尷尬(如同老外問我,可以告訴我你的中文名字嗎?)這種好奇的人又分兩種,一種是愛瞎猜「你是日本人?韓國人?中國人?」被老外以為是日韓中的台灣同胞不要太失望,因為老外認識的亞洲國家只有這三國,所以不是我們長的像以上三個國家的人,而是因為我們是亞洲人,所以他們只好瞎猜我們是來自這些國家。
比較直接客人就問「你從哪裡來?」不管他們是瞎猜,或是瞎問,當我帶著招牌笑容回答「台灣。」的時候,得到的都是一臉疑問又想保持淡定的神情,嘴上說著「COOL!」心中想著「Taiwan是哪裡?」偶而會得到牛頭不對馬嘴的回應「Thailand!我喜歡泰國食物!」可悲的是,把台灣跟泰國混為一談的老外比比皆是。

英文為母語的人,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跟經歷可以作為聊天話題,這是一道無形的界線。所以當店內不忙時,同事開懷著聊著天,而我只能在一旁默默的裝忙,做些瑣事把工作時間填滿好顯得自己不是在偷懶,這種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的不公平待遇是沒有公理可言的。
有點像是吸菸跟非吸菸的人,吸菸的總是可以在工作中找個空擋,在吞雲吐霧中天南地北的聊著瑣事,而不吸菸的人只能埋首待在自己的工作岡位中。